某天婆婆煮了一道絲瓜
當我筷子一夾發現是蒜頭時
眉頭一皺
「咦?怎麼全是蒜頭沒有薑?」
婆婆說
「薑剛好用完了啊,先用蒜吧!」
因為我家姊姊跟我一樣易胃停水
剛好她非常愛吃絲瓜,還會把絲瓜湯喝掉
隔天姊姊胃口明顯很差
我忍不住跟大師說
「下次煮絲瓜,如果沒有薑就別煮了,你看姊姊今天飯量明顯少了,應該是昨天絲瓜的原因」
「為什麼?有薑就不會胃口差?」
「絲瓜補陰液,體虛的人補液反而易造成胃內停水,那會影響胃口,嚴重一點也會胃脹或胃酸,又因為絲瓜肉白,補到肺的陰液時,也易讓鼻子過敏或喉痰加重。」
「生薑有溫散肺胃中寒水的作用,這兩個算是完美搭配,下次煮絲瓜還是別把薑換成別的啦!」
相信你們都聽過 #絲瓜太寒要配薑 的說法
對於專業在學古中醫的同學
就要知道原理了
如果你看成寒症,想說沒有薑,用蔥或蒜都是溫的啊
為什麼不行抵掉絲瓜的寒?
我愛當歸香味,還可以來個當歸絲瓜呢!
(當歸也是溫的不是嗎?)
但,為什麼作用不同?
今天這個分析有點進階
大家先思考一下
我們再進入下面進階的陰陽辨證分析吧!
#以下沒上過線上課或沒學過古中醫的陰陽邏輯看不懂的話_建議報名線上課學習會比較懂
#對原理沒興趣的話_記得絲瓜一定要配薑就可以按讚加分享滑開_不然我再看到配蒜頭煮會生氣_哈哈
—進階分析:陰陽虛實為本,寒熱為標—
《傷寒論》的六經
講的是一個人傷到陰血(精津液)後
人體會有的6種疾病階段
所以寒熱的表現
比較是不同陰陽病位的過虛過實後
所延伸出的溫度過高過低的表現
所以公式是:
🔺陰陽表裡+偏虛/偏實=偏寒偏熱
(病位) (偏異方向)(結果)
所以當你用清熱藥
常常會是治標直接處理「結果」而已
可是如果沒把「病位的過與不及」處理好
今天有1分熱,你清了
明天又會因為根本成因的偏異沒處理到
又再有新的1分熱產出
所以治寒熱會變成 #永遠停不下來的用藥
而最好的方法,其實是「治療根本」
也說是 #治療有偏異的病位
所以在線上課時
我會說黃連跟石膏都是清熱藥
但黃連是陰血分(病位)的實熱(偏異)用藥
石膏是陽氣分(病位)的實熱(偏異)用藥
(還有其他很多這裡沒提到的陰陽分虛熱用藥,這些細節也會在線上課分享)
因此,當我們在用這些藥時
想法並不是「我要清熱」這種想法
而是用石膏時,想的是
我要清除陽氣(病位)中,氣太多(偏實)的問題
反過來說,當你很明確知道這個人的問題
是陽氣太多
就不會想選清除陰血太多所用的黃連方劑
這樣的用藥才能精準,且真正治本
其實陰陽虛實的辨證,不是只有治療用藥時可用到
個人的生活飲食作息,都可以用這個陰陽邏輯舉一反三
找出對自己體質最好的解決方案
比如上面我們在飲食上遇到絲瓜
絲瓜色白走上陽分,質黏補陰液
(食材怎麼辨陰陽,未來藥證線上課再分享)
簡單說就是上陽分的陰血太多⬆️
如果你的體質剛好是上陽分陰血多的
(白話就是我們常說胃停水或肺有水的人,表現通常是胃口不佳、喝水少、易鼻子過敏鼻塞鼻水或清涕、呼吸短、較不怕熱⋯)
這樣再吃絲瓜,會讓上陽分陰血更多
偏異更加重
所以在飲食配伍上,就建議選擇
#清上陽分陰血的食材
而且要注意,陰血有分 #精津液
還要選走上陽分清陰液的食材
這時,蒜頭跟生薑就能明確選出該用哪個了!
首先,兩個都是色白走上陽分
如果依《傷寒雜病論》原文
蒜頭比較接近薤白的形色氣味質
那是去上陽分的氣結用的(陽氣分實證)
生薑是痰飲嘔逆用的(陰血分實證)
(其實從氣味厚薄也可以推出原文為什麼這樣用,蒜頭氣厚走陽氣分,生薑味厚走陰血分)
所以上過線上課的同學
這些恆等式跟定律都是我們提過的
學古中醫不僅要治療時學會開方
平時生活飲食如果能把陰陽邏輯當數學一樣
多多做實例應用題,慢慢就會發現
這在飲食上對自身跟家人的實際應用
可以依每個人的體質做適當的平衡
選出適合自己體質又不踩雷的飲食方式
其實真的有趣又學得有價值啊!
#這篇被大師笑說我為了堅持絲瓜配生薑已經沒有底線了🤣
#你們說我們學古中醫不就是為了生活健康快樂嗎_我哪裡錯了厚~~
#藥證線上課會分享如何一眼推論出眼前食物跟藥的陰陽虛實偏性_但我真的不知道明年有沒有機會辦這個線上課_哈哈
#祝福我考試快點全考完才有機會吧_不過有興趣的人也要先上過密集線上課先會找出自己體質的陰陽虛實在哪跟怎麼處理啊!
#所以密集線上課真的是古中醫陰陽辨證中必修的一課啊_報名私訊問助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