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有買到我出的港式藥膳包的,應該會注意到藥膳包裡面沒有陳皮,需要的我通通換成「廣(橘)皮」
廣皮,其實就是原本的橘皮
就是橘子剝下的皮,香港人叫果皮
古中醫經典《金匱》在漢朝以前
就被利用成藥、專治胃脹氣
且氣往上一直氣嗝的病
一直打飽嗝的聲音
一般人在台灣,大多數去中藥行說要買「陳皮」
老闆會給你一堆黑黑的,又帶有苦香氣的陳皮
那種是陳年的橘子皮
功效可以說跟廣橘皮比
降氣逆、理氣行氣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來是氣逆的「氣」,屬氣
要處理這種氣分,藥的「氣味要厚才走氣分」
橘皮剝下來一定是香氣最足
放越久,香氣會越來越淡
所以陳皮在理氣上,比橘皮會更差一些
再來,如果要處理胃脹氣、胃氣逆的嗝氣
要走胃的這地方,顏色不能深色
陳皮深色黑黑的,就不走胃,走腸了
也不是說陳皮都沒用
反過來說,對腹脹氣效果比較好
但要像現在常主打陳皮能「理氣化痰」來說
廣橘皮的效果,絕對略勝一籌
這也是為什麼煲湯裡只有廣皮
畢竟煲湯本身是湯湯水水
胃停水重的人,水到胃就易脹氣
廣皮這時就能幫忙煲湯的消化跟吸收了
後世中醫在某個時期開始
基本上也不太分顏色氣味
開始推廣東西「越陳越香」後
黑黑放久的「陳皮」就成功取代了古中醫用的橘子皮
其實這觀念真的是錯誤的
正確的食療,是要運用食材的「形、色、氣、味、質」
再配合體質的問題跟偏性
才能選出適合自己的食材
對體質食療的詳細教學,現在75折的食療線上課會進一步教學喔!
歡迎私訊報名食療線上課喔!
‼️線上課全面7折起!最後10席‼️
‼️線上課全面7折起!最後10席‼️
‼️線上課全面7折起!最後10席‼️
❤️不過橘皮煲湯煮久了會有苦味,一點點苦味可以幫助消化下行沒錯,但也不好喝,所以我的煲湯裡也只放一小片,不會太多喔!
❤️「食療x養生交流」line社群:
一起聊食療養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