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7付藥治療2年痛經」實錄及用藥分析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點我找女巫

這是一個經方速效的醫案之一。

其實治療痛經,用對處方這種 7 付藥好也算常有的事。
但這一例特別想記錄,是因為大多婦女的痛經都是以「當歸芍藥散」得到速效,反而對於經方常提到的「溫經湯」,在治療痛經上是少用的。

當然也因為很多初學經方者,對溫經湯的不了解的情況下,而時時見手足冷就開「溫經湯」,少了辨症論治,用起來痛經輕了卻多了一些新症狀,這次藉此案例想順道跟大家說明一下「寒」跟「虛」之間的差異,非所有手足冷都要看成寒不可的。

初診2016/7/22

病人女,年約45,體瘦矮小,皮膚乾燥,面色無華稍黃,自述痛經兩年之久,月經先期,平時很怕冷,足冷手溫燙,目乾易倦,大便約3-4天/次,熱敷後大便出,痛經即減輕,唇色乾淡,口不乾不欲飲,小便稍頻,經期時小便無力且有殘尿感,平時乏力易倦,易腿軟腰酸。腹診時下腹實而隆起,給予了溫經湯7付。

 

二診2016/8/12

目乾減輕,大便改善至1-2天/次,小便頻問題同時改善,眠納仍佳,手燙轉溫,腿軟減輕,體力稍好(但最近為了小孩睡很少,所以人很睏)。溫經湯合大黃附子湯14付。(純粹希望下腹寒實問題能改善快些而加入大黃附子湯,但其實病人有虛熱問題,附子細辛這種溫熱藥也不宜久用,會讓虛熱更明顯,所以我是想下一診病人大小便好了以後,附子大黃湯就不要了。)

二診的隔天,二診的藥都還沒開始吃,月經就來了,病人反應兩年來不間斷的痛經沒有了,只有月經第一次腹部有些極微的悶,但跟以前痛得打滾根本是判若兩人。

三診2016/8/22

病人很不喜歡中藥的味道,所以上方的溫經湯合大黃附子湯在這兩星期內也才服3付。除了痛經沒了,大便也變成每日行,成形且有排淨感,小便無力且殘尿感變很輕,平時頻尿也改善很多,手足轉溫,唇面仍乾而無華,腹診如前。我認為病人下腹寒實未除,但因為病人實在不愛服中藥,症狀也大為改善,也就不想勉強她服下去了。請她改成一天兩次,早晚服就好,只要大便排得淨,體力精神都恢復很好,痛經也沒有了,自行減量或停藥也行。

分析:
從病人的怕冷、熱敷大便出而痛經減緩,體格瘦小,是屬虛寒體質,但說純虛寒不對,因為手長年是溫燙,又有唇乾皮膚乾無華等問題,血分虛熱之症。溫經湯單從原文就很合適,但我想讓大家更了解,在用處方上,我們可以更細微的從處方中的每味藥去分析。溫經湯方有四物及活血藥,所以須有血虛問題,病人體格上的確有虛症,而吳茱萸等溫肝經的藥,就適合有「寒」的問題了。如果真的問我,我覺得簡單說就是「虛」再嚴重點就是「寒」,單有虛的人熱敷也會讓痛經減輕,所以在判斷有沒有寒的時候,就要結合看其他虛寒症的嚴重程度了。比如病人舌質較一般虛症的人淡,大便的狀況又明顯比虛症的人更差。(這個部份我覺得很難用文字表達,真的就是經驗做比較而已)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一般的「虛」用的當歸芍藥散,不會有手溫或手燙,唇乾等問題。我覺得張仲景真的很厲害,他在寫這個原文的時候為什麼特別要這兩個症狀,其實就是要讓大家跟當歸芍藥散的體質做鑒別。它們同樣是虛寒造成的婦科問題,但溫經湯裡多了麥冬生地等補血分陰虛的藥,主要就是針對這兩個當歸芍藥散沒有的症。也就是說,當歸芍藥散的血分沒有陰虛問題,它只是單純的血虛(如果要分陰陽,可以說是血中陽虛?),而溫經湯,就是血中的陰陽兩虛了。
所以我非常不鼓勵聽到手足冷又怕冷就用溫經湯,正確來說溫經湯是手溫燙但足冷怕冷的人用才對,單純看到虛寒症還不是那麼適合的。所以很多時候很多初學經方的病人,用了溫經湯回來說婦科好了,但長痘痘了,或是人變得很煩躁躁熱,其實就是用錯處方了

 

——————


❤️Podcast 週三12:00更新 | 簡單學養生👉🏻https://lihi2.com/4cVVf
❤️line社群 食療x養生👉🏻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lin.ee/el7V5bt

本網站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留下第一則留言

部落格文章搜尋

近期文章

文章分類

俏女巫粉絲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