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漿粥、熬米糊、煮米湯,哪種最好?米心是關鍵

為什麼米粥能養元氣、顧脾胃?
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生病時喝碗熱粥最補元氣。
粥作為從上古流傳下來的養元氣食療,能溫養脾胃、補中益氣、潤澤津液。
但你是否發現,有些人喝完粥卻胃酸、胃脹、火燒心?
👉 關鍵原因在於——現代粥大多「去掉米心」!
三種米粥差在哪?先認識「米心」的秘密
1️⃣ 煮米湯
煮米湯是將米或粥煮好後,只留下湯液。
這種方式米心完全去除、水液最多,屬於「補水津」。
但古中醫講究「補津液」,水津只是補水,不易鎖水。
🚫 不推薦原因:補水過多,胃氣被稀釋,容易火燒心。
2️⃣ 米漿粥——比米湯好,但仍非首選
米漿粥是把米打碎、煮成糊狀,雖然更濃郁,但仍舊去掉米心。
根據食療課中提到的體質公式,
米心的偏性可以調和水津,使人較不易脹氣。
然而,若體質偏虛寒或脾弱,即使喝米漿粥仍可能胃酸,
這就需要透過體質辨證來調整飲食比例。
⚠️ 提醒:相信很多研究過米漿粥的人會發現,有些人還是會胃酸,真的是體質嚴重程度問題。
3️⃣ 熬米糊——最推薦、最補津液的古法
「熬米糊」這名稱,是我根據古中醫理念命名的。
「熬」代表長時間煮到米心全糊化,
與前兩者不同,熬米糊保留米心,並將其完整糊化,
是三者中最補津液的做法,而非補水津。
👉 不去米心,才是最補津液的吃法!
津液 vs 水津 的差異:
-
津液:具「鎖水」與滋潤功效,能真正養陰補虛
-
水津:僅補水,容易流失
💡 簡單說:熬米糊補津液、米漿粥補水津、米湯最易胃酸。
為什麼我堅持推出「客曦冠軍熬米糊」?
所以2023年08月推出的養生飲品系列,
我才會堅持要出「客曦冠軍熬米糊」,
用大吟釀製米工法——
只萃取50%米心精華,保留香氣、營養與濃郁口感。
不去米心、最補津液,是三者中唯一真正顧胃的選擇。
既然要做理念
必定要做最推崇的養生飲品
(雖然我失敗了n次,休息一下再熬🥲)
📣 活動優惠:天然飲品任選兩組折100元
使用折扣碼:28H6ZGCQ
若有胃酸或胃病,怎麼喝才不出問題?
米還是米,不去米心仍屬補津液性質。
若你胃酸或胃病嚴重,可搭配食療課教的補陰精的食材制衡。
想更根治,應該先透過體質方把胃病調好,
調體質才能從根源修復脾胃,一勞永逸。
❤️ 建議搭配古中醫體質課學習:
簡單5步產出個人體質方,
透過手把手實作望聞問切,
幫自己與家人調出真正適合的養生食療。
若想學會自己及家人的體質方,規劃出專業的食療菜單,
歡迎私訊報名古中醫線上課程喔!
想更了解米漿粥?
1.亂吃米漿粥其實很危險!小心造成胃酸頭暈!十秒確認自己能吃嗎?
❤️Podcast 週三12:00更新 | 簡單學養生👉🏻https://lihi2.com/4cVVf
❤️line社群 食療x養生👉🏻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lin.ee/el7V5bt
本網站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
(欲報名線上課學習古方或食療,請私訊洽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