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巧的,學生的病人中兩位桂龍牡,兩位吃了都前兩之頭痛
其中一位請她盡量悶汗出來,頭痛到第三次後,接著都不痛了
十問改善中,處方應該是對的沒問題;
另一位前兩次頭痛後,覺得藥不對就停了,於是不再回診。
學生問我這是為什麼?
以桂枝湯來說,因為服後汗要出但出不來。最近的天氣,加上剛開始吃會有這樣的狀況的話,就是加強請病人喝粥、穿厚或用各種方法喝藥後悶汗, 讓毛孔能打開,體內的熱能從毛孔出去,就不致於往上衝而頭痛。
(要知道桂枝湯又的確是個發汗劑,所以喝完會有熱想從體內出去都是正常的,毛孔打開就好)
這時學生就問:「這樣好難分,是排毒反應還是不良反應?」
以前很多文有寫過的,這裡就不提,請大家到部落格搜尋關鍵字吧。
今天特別想提的有兩點。
1. 對於好轉反應,經驗夠的話,會發現某種方會同時出現差不多的反應。桂枝湯類汗不出的頭痛,龍牡證會變得易倦想睡等等。
2. 如果經驗不夠,不知道病人是不是不良反應?其實好轉反應大多不超過3天,所以時間是最好的證明。
線上課中,跟同學們說過:「處方好不好,對不對,拉長時間就知道,處方不對吃不久就得停,或是考慮換方加藥。」
這時候一位臨床醫師學生猛點頭
病人常常想的跟醫師不同,上課時也會發現,有些我講出來很關鍵的點,非醫師沒什麼反應,醫師學生比較有共鳴。
但問題來了,真正治病要用醫師的角度想還是病人的角度想呢?
所以線上課不管是不是醫師,我都是用教醫師的角度去教,就是要讓各位學會怎麼變成一個能開好處方治好病的人。
因此千萬不要覺得吃藥兩天頭痛就主觀覺得不對,客觀找出頭痛的原因更重要。
可以是開對的好轉反應,那就照醫師想法想辦法悶汗就好;如果你今天開錯而頭痛,也要找出錯誤在哪。
症狀出現都是有原因,搞清楚原因就知道該不該繼續吃一樣的處方。
如果處方對,毅然因為不能接受不良反應而停藥,心裡很可能否決了一個合適的處方
以後怎麼換都處方不對,反而會一直反反覆覆停滯不前啊。
——————
❤️Podcast 週三12:00更新 | 簡單學養生👉🏻https://lihi2.com/4cVVf
❤️line社群 食療x養生👉🏻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lin.ee/el7V5bt
本網站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