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構思著
要寫一本古中醫原文迷思大解析的書
因為很多後世把 #血虛解釋成貧血
#但血虛的血是指精津液的虛
大多跟出汗或腹瀉有關
#而非現在指餓會頭暈沒力手抖的貧血
還有排膿湯排的膿
也不是現在認知黃白發臭的膿
原因是同樣一個膿字
漢朝的膿跟現在的膿不一樣
如果用排膿湯來排現在的膿
意思就跟拿止痛藥止瀉一樣
A症用B藥
這樣自然就沒辦法把處方用好
更不用說療效
我整理了一下原文中容易被誤解的字…
覺得好像該寫一本
幫助大家對原文原意更清楚
自己看原文時就不會誤解了
但….
有粉絲會看這種書嗎?
算是古中醫偏本科的專業用書呢!
#啊_不過這本書還排隊中
#要先寫好藥證線上課的講義啦
#藥證線上課要讓大家隨便拿起一個食物能從形神猜到對身體陰陽的影響
🔺十問定義→https://youtu.be/iIMu2Q4eeKY
俏女巫新書看這裡
購書連結→ http://t.cn/AiKIEUft
陰虛 陽虛 氣虛 血虛 到底是何義? 真的需要老師幫大家釐清、解惑
有的如果醫生願意出這樣的書 ,來讓大家認識古中醫,跟現在時醫的差別,並且導正觀念,我相信是很棒的,專業深入沒有關係, 對中醫有興趣的人一定會願意下去研讀
如果接下來有機會,希望可以盡快著手處理寫書
推廣古中醫,大家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