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中醫課程中,分享了很多黃耆的用法
有同學說:「老師,現在的人都說黃耆補氣,跟古中醫原文用法差很多,要是用錯了吃多不太好吧!」
是的,我這種古中醫老師
很怕google學中藥的人
因為真正了解古中醫原文再去看當代說法
真的會暈啊~~
(宋朝後很多醫家用黃耆變了調)
我們來了解一下中醫醫聖的正確用法吧!
把《傷寒》《金匱》的黃耆處方歸納一下
🔺黃耆處理的症狀有
⭕️發熱⭕️汗出(汗多)⭕️虛勞
⭕️四肢頭面腫⭕️麻及無力
說起來有點不好理解
但其實黃耆跟上回提到的人參作用非常像
(人參真的補氣?→ https://reurl.cc/Zn98Xl)
很有趣的是
人參跟黃耆外形顏色都很相似
都是讓津液不再流失而達到守住正氣的效果
不同的是
‼️人參針對腹瀉的津液‼️
‼️黃耆針對出汗的津液‼️
‼️人參屬裡藥;黃耆屬表藥‼️
所以長者動不動就出汗
一出汗就人很累的
如果伴隨手抖無力
那平時泡一下黃耆無妨
如果跟我一樣汗不多
又是亢奮體質的
試試看喝了會更亢奮不用睡
可怕的是,汗出不去停在裡
久了易造成體內停水的其他疾病啊
(體內停水的疾病→ https://reurl.cc/317yyO)
還是那句話
看了文要記得觀察自己
把古中醫學好一生受用
‼️吸收知識永遠是最有價值的投資啊‼️
❤️若想學會自己及家人的體質方,規劃出專業的食療菜單,歡迎私訊報名古中醫線上課程喔!
🔺十問定義→https://youtu.be/iIMu2Q4eeKY
俏女巫新書看這裡
購書連結→ http://t.cn/AiKIEU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