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醫師學生很常需要接別處看不好的case
有次他不解的問我
「老師,我發現流鼻血的病患,被用過白虎湯石膏類,或是仙鶴草、大小薊⋯以後,流鼻血是好了,但為什麼都會開始尿頻夜尿,活力變差呢?」
我問學生「那你流鼻血都用什麼藥?」
「就老師教的,古中醫原文的黃連系或地黃系」
(呼~還好我教的醫師同學不會這樣用錯藥,你們有找到他的還是幸福😊)
🔺用藥基本公式學起來
來,我們在整理教學古中醫的課程中
對於藥有一個定律公式,必須記得
「色深走陰血分;色淺走陽氣分」
「味厚走陰血分;氣厚走陽氣分」
🔺鼻出血是血熱還肺氣熱?
先思考,鼻出血是陰血問題還是陽氣問題?
以古中醫來說,我們不以五行辨症,只辨陰陽
出「血」當然是「陰血分」問題啊!
🔺常用鼻血用藥為什麼會頻尿、活力變差?
我們再看石膏,色白走陽氣分
仙鶴草,味薄色淺,也是陽氣分
白矛根也是同理
(基本上草類都是走陽氣分,除非色味特別)
陽氣分管什麼?
氣與水的排出,汗與小便是否順排
所以當你用這些氣分藥清鼻出血
鼻血一樣是會好的
因為只要清熱,氣分熱少了,血分也會少
(氣生血、血生氣的循環關係)
但錯把血分治成氣分熱
氣分熱少了,身體的水從汗走到小便
就變成小便異常的頻尿甚至夜尿
氣分熱少了,正氣也少了
體力活動力想當然也少了
所以用氣分清熱藥,還是血分清熱藥
一樣能止鼻血,但後續副作用跟反應是天差
🔺為什麼現在很多中醫都會用錯氣分藥?
很多醫師沒搞清楚就這一點
真正的呼吸氣短、咳喘、呼吸困難⋯
才是偏肺(熱)
會有這樣辨症錯誤的問題
是來自於後世醫家愛用五行辨症
他們錯把「鼻病=肺病=肺主氣=氣分病」了
🔺中醫醫聖治止血的選藥思路
張仲景能被中醫界及歷史肯定為醫聖
除了他的《傷寒雜病論》是最早的辨症用方書外
他的陰陽八綱辨症,用藥嚴謹度
的確是後世沒有醫家可以超越的
(所以為什麼現在中醫學校為什麼不好好學醫聖的陰陽辨症?要學後世醫生搞的五行辨症,只會錯漏百出)
整本《傷寒》中主要用2藥在處理血分熱
1️⃣黃連類👉🏻https://lihi2.com/5HXps
2️⃣地黃類👉🏻https://lihi2.com/EAZ3p
黃連色黃味厚苦,黃是不淺不深
真要說其實是清半陰陽的血熱症
(事實上煎煮方式不同也可以走陽分或陰分)
地黃比較特別一點,它以補陰液而降虛熱
陰液也是血中的一種成分
這陰液不足時也會呈現出血
所以專業來說,不是見熱就得清
還是要在主症跟陰陽上再多做辨別
才能決定用藥
不管是黃連還地黃
要從「形、色、氣、味、質」
說到原文主症跟陰陽偏性
這文字篇幅都絕對不夠
建議有興趣學習更多「陰陽辨症及用藥」
歡迎報名 古中醫體療自療師課程
(連結🔗https://bit.ly/3MBjisV)
線上課,終身期限,不限時隨時觀看學習
0基礎推薦選「初級課」
醫師進修或有自學過古中醫,請選「高級課」喔
🔅動動腦,那菊花、桑葉是氣分還血分清熱藥呢?
🔅不管是不是主打古中醫或經方派,只要用五行辨症,一定不是正統醫聖古方派了
🔅陰陽八綱如同數學的加減乘除,有一定的公式跟定律在,希望各位醫師可以好好學習喔!
—
本官網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
(欲報名線上課學習古方或食療,請私訊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