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的態度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點我找女巫

最近不管是學生自己來問,還是學生間的討論,都離不開跟中醫各門各派有關的論點。
其實我是很開放讓學生多學習的,但多學習又不走偏的前提,是你的腦袋要很清楚。

以下提出幾點我覺得必須注意的地方,也許大家就了解了:

1. 嘴巴說得多有思路,講出病人體內有多少病都不重要,重要是臨床醫案中是用「多少時間?達到[完全]治癒的效果」。

其實很多人都是聽別人說多厲害而相信醫師後,醫師說什麼話就直接聽進去了,這種不經大腦的方法,叫做盲目。
而且可怕的是,如果你照著這樣的思路學習了,就算後面發現錯了,大部分的人並沒有意識到,那個錯誤的思路已經印在腦袋裡
你只知道結果錯了,卻忘記跟自己說要把當初這個思路刪掉。

所以線上課的時候,在實際操作講解思路時,其實我不敢講太多,因為一天沒吃藥,一天都還不知道這樣的思路是對還是錯
更多的時候是我對患者服藥後的高度要求,沒有十問全數回到正常,即便同學也好患者也好,覺得主要症狀都好了
但我並不認為是最最正確的,這種情況我就不是很希望學生學去了

更何況如果所謂「名醫」(不是故意要提的,但實在聽過太多病人或學生看過名醫了)
只要名醫一開口講方子、講思路,大家就毫不懷疑的先聽進去了,真的就會忘記了療效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一定要強調一下,療效也有等級之別,一年可以好也是好,半年好也是好,一個月好也是好,如果你學去的1年才會好的思路,你應該努力去找更短效的思路去學習,不然你的等級永遠就是如此而已。

2. 永遠要抱著懷疑的心,中醫是需要實踐的。

有位同學問過我,對某名醫的想法如何?
說真的,不管是不是名醫,我其實都沒特別去了解過別人的思路跟想法,所以別人是對是錯,還是還行?我是真的不清楚。

但作為醫師,這些也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真正去用,去體會呢?
如果沒有體會過,講再多都是紙上談兵,除非你是搞學術的,不然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

3. 把你的重心放在手上效果仍然不彰的病人上。

我很喜歡遇到很棘手的病人(不一定是重症,很多時候重症很好處理),在短期內我會覺得很困頓、無助,但可能現在醫術比較好,處理不好的情況比較少,如果出現就會開始24小時在想、重新思考重新檢討,一旦檢討後有速效的結果,就會有種又升級了的感覺。

所以學醫,除了頭腦要清醒,不要盲目以外,就是專注在檢討自己。
有仔細看我的醫案就會發現,尤其是重症的病人,第一診開錯處方是很常見的,大多在第二診或第三診就可以開得很準了。

我不怕告訴別人我開錯處方,這都是造就今天的我的經驗,重點還是在反省跟檢討,如果有用心去學習去檢討,一定可以找出一些細節的地方,加強跟修正後,自然更上一層樓。

所以你問我,如何可以成為很厲害的醫師?
我是真不知道,因為我相信到80歲,我都不會認為自己是很厲害的醫師,一旦我這麼想就會停頓了。
(當然更不會是名醫啦,現在都覺得被叫名醫是種羞辱耶)

但要成為別人口中很厲害的醫師,答案只有一個,就是「態度」。

——————


❤️Podcast 週三12:00更新 | 簡單學養生👉🏻https://lihi2.com/4cVVf
❤️line社群 食療x養生👉🏻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lin.ee/el7V5bt

本網站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1 則留言

請留言

部落格文章搜尋

近期文章

文章分類

俏女巫粉絲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