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w]
[col span="9" span__sm="12"]
[ux_slider]
[ux_image id="22529"]
[ux_image id="23002"]
[ux_image id="23004"]
[ux_image id="23003"]
[ux_image id="23005"]
[ux_image id="23006"]
[ux_image id="23007"]
[ux_image id="23008"]
[/ux_slider]
[/col]
[/row]
在古中醫的理論裡,人體需要的水份分兩種,一種叫津(屬陽),一種叫液(屬陰)
喝的水能轉化為津
但要靠澱粉類才能守住津
不然陽津會從汗或小便排出守不住
身體就會缺津了
而津最重要的功能,是轉化成「陽氣」
(沒錯,就是中醫常說的那個「氣」,身體所有存在但無形的東西,像是智力、思考、力氣...全都是因為氣才有這些功能)
另一種比較偏血裡的水份、胃液、膽汁
各種大大小小身體組成所需要且看得見的水份
都是由「液」這種水份組成
(專業叫法是陰液啦)
而「液」不是喝的水轉化的
是靠「食物的液體」
而且還是有黏質的水液
像杏仁或芝麻的油質、木耳桃膠的膠質⋯
所以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
胃液膽汁會有些黏
甚至血,也是有一點點黏
(不完全稀水樣)
所以
🔺喝水不會真的能補充體內水份
🔺喝水不會真的能補充體內水份
🔺喝水不會真的能補充體內水份
(很重要講3次!)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皮膚乾或口咽乾
多喝水還是乾?
因為你需要的是食物中的液體
才能真正能補液,也能造出漂亮的血喔!
❤️小科普一下
很多心血管問題都是血管快堵住
對中醫來說那些就是陰血中液不足而過濃
所以魚油或一些油質為什麼對心血管有幫助?
中醫來說就是增加了血的水液量
血被稀釋開,沒那麼濃
血流比較順暢就不堵塞了
動動腦筋,有哪些食物黏黏的能補液呢?
喝水、都不喝水、飲料、鮮奶茶、尿道炎、口臭、嘴巴乾、口乾、咽乾、黴菌感染、蔓越莓、溫水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