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簡體

[兒科必讀] 簡單實用--腸病毒(手足口)經方用藥 (上)

發布日期:2017 年 11 月 7 日 作者:tiff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點我找女巫

 
 
由於西醫腸病毒範圍比較廣,今天先討論常見的「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
 
中醫依的是症狀,非西醫病名,我們在講解前,請各位先把名病放下,把症狀一一列出如下:

  1. 食不下(胃慾差)、大便異常(正常大便為每日1-2行,成形且有排淨感,異常是指離開這個範圍,都算「便秘或下痢傾向」的異常--詳閱十問健檢直播)
  2. 潰瘍、疱疹伴癢或痛感
  3. 出疹或潰瘍部位:口腔、咽喉、手足四肢、屁股、嘴唇
  4. 其他伴隨症:噁心嘔吐、發燒、易倦體力差、頻尿(較少出現,即便出現也很輕微)

 
以上是我的症狀拆分法,常見經方的用方有幾個:

  1. 小柴胡湯:以兩脇下壓痛為主症(其中一側即可,不必兩脇均有。兒科常在右脇下壓有抵抗感,有些嚴重點的會有嘔吐(大多輕一點是噁心感,但太小的小孩不會表達噁心感而已,並不是真的沒有這個症狀)。

關於小柴胡湯的辨症用法,請於部落格搜尋「小柴胡」,以前有寫過很多相關的文章,歡迎多爬文學習。

  1. 瀉心湯系列:瀉心湯以黃連為首,其黃連證主要在「心下痞」,即「肚子脹、胃脹」,在腹診下會有明顯鼓音,脈數。

黃連證在兒科的表現較大人有點不同,大人以面部上部充血或衄血為主症;兒科沒有上部充血或明顯衄血,是以唇紅、手足汗多,頭汗多,伴有「肚子脹、胃脹」,在腹診下會有明顯鼓音,脈數等症為主症。
瀉心湯系列依據便秘或下痢有不同配伍,黃連/大黃配à三黃瀉心為代表;黃連/乾薑配à半夏瀉心湯為代表。其中甘草瀉心湯是常用在腸病毒的處方。(下篇講解)

  1. 甘草湯:以咽痛為主症。(下篇講解)

 
預防:
除消毒或勤洗手外(這都是比較消極處理),中醫的觀念跟西醫不同,中醫認為病毒是需要在不健康的體質內才會發病,也就是說,健康的孩子如果感染到腸病毒是不會發病的(或是依健康狀況發病較輕等等),所以積極管理體質很重要。
而腸病毒的根本問題從症狀上看會很明顯,胃口差跟大便的異常(2天1次大便也算異常,更不用說2天以上),所以主要問題在消化系統的虛弱,因此積極預防中,禁食生、冷、水果、煎、炸、辣、烤、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吃粥或米飯是最好的,盡量以「容易消化的食物優先」,除了能有效預防外,真的感染時,不忌口你一定會發現症狀加重。
 
感染時禁忌:
雖然西醫對飲食比較沒禁忌,但不信邪的你就試著在腸病毒感染時給「生、冷、水果、煎、炸、辣、烤、或其他刺激性食物」,一定會明顯有症狀加重的情形出現。所以感染時請先給幾天白粥或米飯就好,菜或肉可以等用了以上方法,觀察一兩天都結痂也胃口恢復,再慢慢加入菜跟肉。
 
所以原則很簡單,感染時「以易消化食物為主」。
 
什麼是易消化食物?吃了很快就餓的都是,因為很快餓代表很快就消化完了。(像地瓜也可以)
 
注意:

  1. 因為腸病毒傳染性強,若有感染盡量隔離。
  2. 一般病程約一星期,可是用經方的方或,通常2-3天就好了,所以要學經方的媽媽要有心理準備,不要一下幫小孩請太多天假,因為你如果有照我教方或注意飲食跟辨證用藥,1-2天體力就恢復,後而都是吵著要出去玩,硬要在家小孩反而會一直找你玩,會更累@@。

(過來人,已經太多次了,所以現在請假都不敢晚上請隔天,太多次晚上還在易倦沒力,吃了藥早上生龍活虎,但已經說了娃娃車不用來><)
 

——————


❤️Podcast 週三12:00更新 | 簡單學養生👉🏻https://lihi2.com/4cVVf
❤️line社群 食療x養生👉🏻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lin.ee/el7V5bt

本網站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

文章分類: 文章標籤:,,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right 2024 © 俏女巫古中藥秘方 All rights reserved.

cartmagnifiercrosschevro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