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簡體

長年胸悶伴噁心醫案分析

發布日期:2015 年 8 月 18 日 作者:tiffhung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點我找女巫

這位病人的初診,其實我就很有把握了!
特別想提出來,是因為他去看過好幾位不同的中醫,可是卻開不出這麼簡單的處方,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發現,很多中醫師容易被病名或病人的主症狀給綁住了,思考太淺,因此拿出來給大家做個分析。

男,46歲
主訴:累時胸悶,伴隨噁心難受,一個月1-2次。

從病人初診坐下來,一定要細觀氣色。病人體格壯碩,白髮多,面色正常,唯細看發覺鼻上稍白。

問診:怕風怕冷,不易出汗,晨起有咳嗽有痰,黏白痰,咽痛,體力差,大便每日行稍軟,睡易醒,不渴喜熱。
看到這裡8成可以斷定為長年表裡俱寒的小青龍湯症,心想這應該是經方醫者均能確診,為何以前的醫師沒開出來呢?
於是看一下曾服的中藥處方中,有以心痹為主症的栝蔞薤白桂枝湯加減處方,心裡突然明白了。

其實在辨症時,不能一昧的以病人主訴症為主症去考量,體質非常重要
一樣口喝,小便不利,可以是豬苓湯(熱症用),也可以是腎氣丸(寒症用)
幾乎症狀主訴不會有太大差別,但是卻是兩個不同方向的處方。

如何把握呢?這就要在望診上下功夫。
栝蔞薤白用於心包有痰,小青龍是肺寒有痰,
症狀相似,但心包有痰的病人,因為心之病,面色應虛晚
(累時易泛紅),肺寒則為面色泛白。

汗不多可以看成心陽不足,也可以看成肺寒,所以臨床下來,我覺得確診要正確,這些細節都是得考量的。
很多人說,大醫不傳之密在劑量,我想臨床真的還太少了,我反而會說,中醫不傳之密,在望診。

所以為什麼《黃帝內經》說:『一望而知,謂之神。』
P.S:其實切診也可以確定,所以就算再確定,最後一定要再切脈看是不是自己所想的。
(以前倪師在生也說過這句話,自己心裡也就更明白了)

 

後記:
我也有開錯處方的時候啊,昨天開錯處方害我一直覺得自己太不小心了。
以後就知道,那種一進來看一下臉處方就出來的直覺,更要小心><!

——————


❤️Podcast 週三12:00更新 | 簡單學養生👉🏻https://lihi2.com/4cVVf
❤️line社群 食療x養生👉🏻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lin.ee/el7V5bt

本網站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

好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列按鈕分享給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right 2024 © 俏女巫古中藥秘方 All rights reserved.

cartmagnifiercrosschevro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