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國中就領悟出「人性就是越得不到越想要」的道理,結果這人性的弱點,年紀再大,都依然存在。例如巫媽每次不舒服或小毛病又犯,總是先吃其他醫生的藥,都沒好還更嚴重了,最後是吃我給的體質方中藥才好
「 不舒服 ➡️ 其他中西藥 ➡️ 我的藥 ➡️ 終於好 」
這個循環少說5次,怎麼就不直接用體質方就好了?
我前思後想,終於明白,原來是其他醫生要等很久
尤其香港的醫療,掛號都要等上半年以上
而體質方,太隨手可得了
於是最近巫媽抱怨突然有尿泡泡時,我說
「這個吼,要吃中藥有點難,裡面有一個藥訂不到喔,訂到藥再跟你說」
果然,巫媽每天抱怨中西藥副作用外
打來問必問藥材訂到了沒?
想當然,拿到藥就很乖的把其他藥停了
專心喝體質方又好了(而且我還故意說只訂到3天份,反正要讓她想要要不到,要等待,以後才會珍惜)
雖然聽起來很荒謬,但這種人在你我身邊不少
多的是掛號等上幾小時都願意
看不下去了,勸家人朋友找我學生看病吧
想說這種體質方中藥也沒那麼難好
但最後都被當耳邊風
正因為人性就是不理性
所以,真的理性的人會為了讓病好而為之
但大多數的人,嘴巴喊不舒服
其實自己根本不想病好
只想盲目追逐所謂難約、難取得的藥
所以病一直沒好,真的要檢討自身啊!
事出必有因!
巫絲們如果身體有病症,千萬要趕快找體質方做治療
體質自療師課程中會教大家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體質方
體質自療師線上課,限額8折優惠中
體質自療師線上課,限額8折優惠中
體質自療師線上課,限額8折優惠中
優惠尚有名額~3/26的實體課還有幾個位子可以報名~
當然也可以私訊詢問醫師學生的資訊喔
🔺尿泡泡是體虛生病的前兆
大人長期尿泡泡,老了容易一堆慢性病外
尿泡泡就算不是尿蛋白,也是體虛生病的前兆
我每天必問小孩大便外,也一定問尿有沒有泡泡
最明顯是一直沒泡泡,突然早上尿泡泡
就知道小孩(大人也是)不是睡太少
就是汗太多或胃停水
如果不立刻去睡覺補眠或減少喝水
很快就會腸胃不適或發燒了
🔺尿泡泡治腎是治標,治心才是治本
後世中醫的確看到尿泡泡,治腎為主
離不開各種補腎陰、腎陽、腎精⋯
但其實在最遠古的古中醫原文《傷寒雜病論》裡
像最有名治腎的處方—腎氣丸
除了地黃、山茱萸、丹皮⋯等這些比較走陰分或腎的藥
更看到薯蕷、茯苓、桂枝,這些強陽分心臟力量的補藥
先想像下大雨後,水從山流到溪河時
溪河水流應是急促
這代表雨水從山頂流到山下,再到溪河是順暢的
如果大雨後的溪河一點也不急促
那我們可以想像,水一定在山頂到山下有所堵塞
也累積在山裡,隨時泛濫成災
尿泡泡其實就是不急促的溪河
這時可能水停在胃裡、胃脹胃不適
也可以水停皮表,水腫肥胖
也可能從汗出去,就是泛濫溢出
(註:古中醫並不鼓勵出汗太多,所以這不是正常喔)
不管水停在體內(山)的哪裡
我們都要想辦法把多餘的水往溪河導出
如果只治腎,那就是只處理山下的堵塞
但有沒有可能是山上堵住呢?是有可能的
所以醫聖不會只治腎,還會治山上(上陽分)
上陽分就是靠心臟力量在決定功能好壞
所以桂枝加強心臟力量、茯苓通利山上水道
薯蕷補上陽的體虛,把山上的堤壩蓋好
藥雖少,但從上而下,從本到標,面面俱道
這就是古中醫跟後世治標只治腎的差別
————————————
🔺古中醫體質自療師認證班線上課👉 詳情請點我
🔺上完就能吃對東西的食療課👉 詳情請點我
🔺俏女巫新書看這裡👉 購書連結
🔺爬文搜尋
❤️食療x養生line社群👉🏻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bit.ly/3MBjisV
//
本粉專以古中醫教學為主
專業的古方運用在課程中會詳細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