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的媽媽癌症化療後
回台灣找醫師學生做後續調理
這樣用藥 3 個月後再到史丹佛醫院回診
結果史丹佛的醫師說她情況非常好
很少有人化療後 3 個月體檢就各項指數正常
甚至先天性的貧血問題
抽血檢查也都回到正常
這位醫生還很好奇她做了什麼
(忘了患者有沒有坦白跟醫師說)
不過說來也真的會覺得驚訝
一般認為先天性貧血是不可逆的
我也不敢說可不可逆
只能說作為古中醫師
依古中醫辨證下,這種情況也非一例
能治到這樣的程度
主要也是因醫師學生回到古中醫辨證
依陰陽八綱,不管貧血
頭暈才是要考慮的辨症症狀
患者有水道問題
就把水道系統調整回來
頭暈自然就好了
連當歸都用不上
希望大家在找中醫時
也能多放下西醫病名
古中醫有古中醫的邏輯
如果看診一味講自己在意的點
帶離醫師的中醫邏輯
效果當然也就有限了
☀️如果有想解決貧血頭暈問題的粉絲,建議可以找上過課的醫師學生、或對自學有興趣的,也可以私訊我們詢問中醫線上課程學會自己處理喔!
西醫的血,指的是抽血出來
紅紅的眼睛看得到的血
中醫的血,指的是精、津、液三物
包含汗、血、水、小便、大便、體內的臟器、滋潤的液體…
只要構成人體的有形且真實存在物
全都是血
血虛是個很廣泛的狀態說明
指人體有形部分缺損不足
而非狹義的血紅素不足的貧血
這觀念很重要
很多人包含我以前剛臨床時
聽到貧血就想用當歸補血
最後雖然還是有點效果
(因為西醫的血紅素還是在中醫說的有形陰血範圍內)
但廣義用在狹義上
就容易上火、長痘、拉肚子….
產生其他微觀不適合的症狀
我一般叫副作用
事實上,我們可以有更好沒有副作用的方式辨症選方藥
貧血的主症比貧血這病名更有辨症選藥的意義
貧血的主症最常見是頭暈
也就是頭暈對中醫選方比貧血兩字更能選到好處方
辨症要有所依據
在古中醫原文裡不會看到貧血兩字
但在原文中可以考慮為頭暈或眩暈
針對頭暈治好後
臨床上很常見,連同血常規檢查的指數也會回到正常
貧血也能一起好
上回講到視力模糊跟眼科疾病
才談到眩的意思
貧血常見的頭暈也是眩的一種
依上回原文分析
裡面看到有非常多跟水停在體內
水道系統異常的相關原文
也就是說
如果貧血的患者有頭暈檢查
又有停水的水道系統問題
治療水道系統
貧血自然會一起好
☀️最後很想再提一下當歸的正確用法
☀️事實上是補血,但必須要有腹痛
☀️這次沒寫很難,但篇幅很長你們有人看到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