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腸胃型感冒」,大致等於經方說的”表症+嘔吐下痢“。
註:表症=邪傷於表的地方出現的症狀,如怕冷發熱或發燒,全身無力,身疼痛,沒胃口,倦怠乏力,時伴頭痛等。
經方在治療「表症感冒」可以說一劑知,二劑己(前提當然要開對方啊!)
1. 如果表症不明顯,而以吐痢為主要症狀。可以用:
A. 五苓散:
脈浮大,小便不利(過多或過少),口渴喝多,汗多,身熱多於寒(剛剛提到有表症,理應有怕冷發熱,但五苓散症是發熱明顯多於怕冷)。
基本上小便不利,汗多,大渴都是指水道系統出問題,水本該潤澤身體,卻跑到不該到的地方,比如消化系統,也因此消化系統有嘔吐跟下痢現象
(嘔吐從胃,下痢從大腸)。用五苓散可以解表邪,且能通利小便,引水歸原。
五苓散症還有個特點,就是飲水即吐(如果連喝口水都吐大概就五苓散了。),其他副症有頭眩暈、心悸、上衝感。
B. 理中湯:
一般用於”寒多於熱”(與五苓散剛好相對)。通常也見手腳冰冷,口不渴喜溫熱飲,脈較無力,出汗不多,生病前脾胃本寒的人。體格上五苓散比較壯白,理中湯體質就偏瘦了。所以理中湯的嘔吐下痢主要因為消化系統的過寒而吐痢,跟五苓散不盡相同。
2. 以表症症狀最為明顯,而吐痢有,但並不嚴重。
A. 葛根加半夏湯:
大概是兒科裡最常見的。葛根體質一定會有汗出難或無汗,易有高燒,後頸背部強緊(這個是主要用方的症,但偏偏小孩不會說,只能父母想辦法知道了),生病前平素即容易下痢,而且多為熱痢(肛門有熱應而下痢卻無排淨感),一般體格結實偏瘦
B. 桂枝人參湯(理中湯+桂枝):
其實跟理中湯症幾乎一樣,但比起理中湯以消化系統虛寒的吐痢明顯外,桂枝人參湯多了桂枝,意在加強解表邪,亦即桂枝人參湯相較理中湯的表症更為明顯,用到桂枝基本上一定就是怕冷發熱,頭痛,身疼痛,有汗,怕風這幾個症),此方表症表現強於吐痢。
——————
❤️Podcast 週三12:00更新 | 簡單學養生👉🏻https://lihi2.com/4cVVf
❤️line社群 食療x養生👉🏻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lin.ee/el7V5bt
本網站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