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問題,可以說是當代人中常見的一種病症。
尤其老人中,一半以上都有高血壓問題,在西醫的方式中,是以持續服用降血壓藥來「維持」血壓的穩定性,但這樣一服,降血壓藥是永不停止的服用,一旦你停服了,你會發現你的血壓比原本還要高,於是迫得只好繼續服用,甚至劑量越來越多,才能看到漂亮的血壓數字。
而對於「高血壓」,由於它僅是「西醫檢測的指標」之一,並非「症狀」,因此在經方中醫著重「有是症,用是藥」的治病原則裡,高血壓三字並不能直接指導開處方,而是要從病人高血壓的症狀及其體質中,去判斷該用何處方,所以嚴格來說,經方對高血壓的治療沒有一定的原則及典型經驗方。
由其遇到服降血壓西藥好幾年或以上,身體對降血壓藥已有依賴及抗藥性的病人來說,要服用中藥至可以停服西醫的降血壓藥,那是很困難而且費時的事情了。以下舉一例說明給大家看:
這位女病人原先來診,當時主要是要調理婦科及整體體質
原來的「多汗、夜尿、月經不調、口苦口乾、嘔酸……等症」,經以小柴胡加減後一切已轉正常
月經也回到標準的28天一次,無任何經前後不適等症,經血色量都很漂亮。
唯病人仍希望能透過中藥,試著減少長年服用的降血壓西藥。
目前晨起血壓在135-140/95-100,因為已無任何症狀,在處理時的確有些困難,曾參考別的醫家,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入夏枯草,或一些清肝熱的中藥,但血壓仍不變,且經前原已不腹痛腰酸,反而服後再發,於是決定不用這些別人的經驗方,靠自己重新辨症。
為什麼我說初診一定要面診?像這位病人一樣遠地(蒙古)慕名而來的很多,大多只有初診可以見到人,後來都只能電話回診,因此我在初診會把病人的各項望診及體格氣色記錄詳細清楚,就怕後面需要重新檢討處方時,已忘記病人的狀況。於是這次一樣,翻回初診記錄,重新審閱。
病人雖為女生,但體格高壯,腹診呈實症狀態,合併油亮氣色及怕熱汗多的特質,應該是實症體質,雖大便每日行且順暢,但應該還是可以用柴胡系列裡以實症為主的「大柴胡湯」,於是決定一試。並請病人每日晨起測量血壓。
大柴胡湯 7 付後,病人血壓從原來的「135-140/95-100」降至「133/90」上下,大便一天3-4次
再服大柴胡湯 14 付後,血壓降至「130/90」上下體重也減少了 4-5 斤,病人原偏胖,所以也很開心有這樣的成效,而大便反而變成每天1-2次
(因為有大黃應該大便會多,反而次數變少了,其實是因為大黃是適用的,所以服久反而會大便趨於正常,但如果服後拉稀次數多,那代表用大黃並不適合的)
於是再給予前方 14 付,血壓來到了「125-130/90」,開始減少緩慢。
這次請病人先把原本每天10毫克的降血壓藥減少一半至每日5毫克,注意血壓外,也要注意減少降血壓藥後有沒有症狀反覆的問題,
例如頭暈心悸……等,大柴胡去大黃再給予 14 付。
上方服完後,來到我停診待產前的最後一次回診,病人減降血壓藥後,血壓反升回「135/95」上下(但沒出現任何高血壓的不適症)
跟原來比起來,當然也是比較好的狀況,但為什麼會造成血壓的反升,我想說明了幾個因素。
第一,西藥的降血壓藥對人體是有依賴及抗藥性的,所以只要減量或停,反升是肯定出現的現象。這個現象是需要一點時間讓身體適應的。
第二,中藥的調理,通常會在前期明顯,後期會顯緩慢。
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我們想象如果一個人的病最重是10分重好了,從7分到10分重時,一定是因為越來越接近死亡而非常不適,症狀也很多,所以8分重的病,你服中藥變成6分重時會很明顯,但如果是5分重的病,因為本身症狀就不明顯,一樣服中藥減少了2分重,來到了3分重,那根本是更沒感覺的事,所以症狀越輕,好的會越不明顯,感覺就比較沒有病重時有效。
所以你說中藥能不能調到停掉所有降血壓藥呢?那是可以的,但是依病人服用降血壓西藥的期間長短及病症嚴重與否,就直接決定了中藥要服用多長的時間了。
P.S.: 目前以美國高血壓標準,依年齡可以到150以上才算高血壓。客觀根據該病人體格高壯及年紀考量的話,135我覺得算是正常血壓了,所以接下來不以調整血壓為目標,還是要以十問健康為目標,只要能吃能拉能睡,一覺到天亮,身心狀態佳,基本上可以不用再服中藥了。
——————
❤️Podcast 週三12:00更新 | 簡單學養生👉🏻https://lihi2.com/4cVVf
❤️line社群 食療x養生👉🏻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lin.ee/el7V5bt
本網站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