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聲太大、自律神經失調?小心是「陽氣虛」!中醫揭密真正補心的關鍵
你是否也曾經這樣?
✅ 躺下時覺得「心跳好大聲」
✅ 一吃飽就胸悶心悸、腦袋昏沉
✅ 半夜心跳快、喘不過氣、以為要中風
我以前也這樣,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也擔心是心臟病,但每次檢查都沒事,只有一句:「你壓力太大,放輕鬆。」
😣 問題是放鬆根本沒用!
直到我學古中醫,才知道:
其實是「心臟力量不足」,才讓你感覺到心跳!
(古經方中醫又稱為古方派、經方派,以《傷寒雜病論》為依據,依此書的陰陽原則辨證後,僅利用《傷寒雜病論》記載之處方診治的古經方學,只要是身體上的病症,不論內科、外科,都離不開古經方的範疇。)
✅ 古中醫怎麼看「心跳太大聲」?
現代人常誤會「心悸=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但古中醫會先看你是不是心氣虛、心臟力量太弱:
-
心臟收縮力量不足,跳起來才會「咚咚響」
-
身體處於虛弱狀態,反而「更容易聽見」自己心跳聲
-
精神不好、吃太多、氣血不順,也會讓心跳加重
所以真正的根本在於:補足心氣、調理心陽!
不是壓力造成你心跳加快,而是心臟力量不足,無法應付壓力!
✅ 為什麼「吃飽」會讓你更心悸?
你是不是也這樣——
吃飽後心跳加快、胸悶、想躺下、腦袋昏昏沉沉?
那不是飽,而是「脾胃運化不了」,氣血都卡在消化道!
當一個人體質虛、氣血弱,就連吃飯都會變成壓力。
-
吃完飯,身體得把氣血調去腸胃幫忙消化
-
原本就氣血不足的人,一分神、一吃飽,心臟就更虛弱
-
你會感覺心跳變大聲、甚至喘不過氣
這在古中醫裡就是典型的:
「心氣虛+脾虛」型心悸,與自律神經無關!
✅ 中醫怎麼診斷「心氣虛」?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從舌頭、嘴唇、眼神都能看出端倪:
-
舌頭淡白無力、嘴唇無血色,代表心氣與心血不足
-
常常忘東忘西、睡覺驚醒、易喘、說話無力,都是心氣弱的表現
-
有些人甚至半夜突然醒來心跳超快、全身冒汗——不是夢到什麼,而是心陽一度快脫了
你不是壓力大,是心陽快耗完了!
✅ 心悸的根本原因,不是自律神經,而是「陽氣不足」
現代人常誤以為自己是自律神經失調,事實上是體內陽氣耗竭!
古中醫認為:
-
陽氣就像身體的火爐,是驅動五臟六腑運作的根本
-
當一個人陽虛、心氣不足,就會出現心悸、怕冷、手腳冰冷、容易疲倦
-
如果又加上脾虛運化差、消化不良、津液不足,就會出現嘴唇乾裂、腹脹、大便不通暢
這不是單一症狀,而是「一整型體質」的警訊!
也就是說如果能治好心悸,等於心臟力量恢復正常
所有的病症也就一網打盡的痊癒了
治好心臟力量不足的同時,也治好身體病症的例子太多
我找了兩個例子在這:
•生了小孩腰酸背痛、頭痛臉黃樣樣來?調好出汗及消化系統是關鍵
•常忘東忘西是老化?這一點教你分辨老化跟初期失智的不同
✅ 從唇乾、心悸、怕冷看出你的「體質病根」
如果你同時有以下三種症狀,很可能就是陽氣不足的體質:
-
唇乾裂:陽明熱上火,津液耗損
-
吃飽心悸:脾虛無力,氣血虛弱
-
畏寒怕冷、容易疲倦:陽虛體質、氣血虛弱
你以為只是生活壓力大,其實身體早就在求救!
這類問題,吃補不會好、睡覺也無法緩解,唯一的方法是:
從體質下手,對應自己的體質病根,才有機會真正改善。
想改善心悸與唇乾問題,先搞懂你的體質
📌 這些症狀在中醫裡都有明確對應的體質邏輯,
但你必須先學會怎麼看自己的體質、怎麼產出對應的調理方。
✔️ 俏女巫的體質自療師課程,教你:
-
簡單5步產出個人體質方
-
手把手實作望聞問切
-
學會分析自己與家人的體質,掌握根本療癒的鑰匙
上過初階體質自療線上課的同學,也可以報名醫案班,學習更多治標處方的運用
別再忽視「吃飽心悸」這種小症狀了,因為它可能是身體崩盤的前兆!
📒中醫進階|心臟力量不足怎麼調?桂枝是關鍵!
在古中醫醫聖的原文裡,心臟力量不足是百病之源,那要補強心臟,中醫的首選藥竟然是——桂枝!
但你可能聽過有人說:
「桂枝太溫了、容易燥熱」?
🔺現代中醫反而很少用桂枝,原因就是擔心會「補過頭」。
但古中醫怎麼看?
✅ 【原文解密】古法使用桂枝,才不會越補越燥!
老師一開始也有這樣的困惑。她分享說:
我早期在處方中配用桂枝,有些患者反應排便變差、身體燥熱。
後來我才發現——桂枝不能亂加,要按照原文處方比例、體質辨證精準使用,才能發揮真正效果。
結果驚人——
辨證正確的桂枝方不但不會燥,反而能解決上熱與排便問題!
✅ 桂枝補心方怎麼選?古中醫歸納「桂枝70方」!
古中醫原文中出現桂枝的處方約有 70 多個,統稱為 桂枝類方。
🟡古中醫強調「藥簡力專」,所以老師臨床時,每位患者最多只會從這 70 方中,選出 1~2 方使用,不會超過 20 味藥。
為什麼?
因為——藥太多,藥性會分散,效果反而不明顯!
✅ 桂枝類方怎麼分類?用在不同體質這樣挑:
以下是老師在體質自療師課程中講解的分類方式👇
-
麻桂劑(無汗):針對高燒、表虛無汗(但港台濫用常見,容易造成副作用,如熱筋攣、中風)
-
桂芍劑(有汗):處理表虛症,常見於虛勞、帕金森氏症、中風
-
苓桂劑:調上陽分與水道系統,廣泛應用於慢性病、虛寒、陽虛水腫體質
-
桂附劑、桂龍牡劑:視病位與體質深入調整,用於特定陰陽偏異
🟥註:苓桂劑是體質自療師課程的核心,因為它就是補陽之始,對慢性病調理效果極佳!
✅ 想知道你適合哪個桂枝方?從這堂課開始!
桂枝的70個處方,光是進階課就要花32小時講完。
但若你只是想知道「自己或家人適合哪一方」,也不用全學會。
從「體質自療師線上課」開始學,就能用簡單5步,找到屬於自己的體質方,再也不怕誤用藥、亂吃補,還能讓慢性病、虛火體質逐步改善!
🔽 現在就加入體質自療師課程 🔽
✔️ 簡單5步產出個人體質方
✔️ 手把手實作望聞問切
✔️ 有感改善常年宿疾,提高根治勝率
✔️ 中美雙中醫師執照 ✚ 倪海廈親授弟子實戰教學
👉 適合 零基礎學習者,學會為自己和家人調體質!
❤️Podcast 週三12:00更新 | 簡單學養生👉🏻https://lihi2.com/4cVVf
❤️line社群 食療x養生👉🏻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lin.ee/el7V5bt
本網站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
(欲報名線上課學習古方或食療,請私訊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