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與中醫辨證:分型調理降壓秘訣全解析

巫媽最近又打電話來抱怨——
「最近都不敢出門,胸口好悶喔,血壓也好高,怎麼會這樣啊?」
我嘆口氣說:「你去把窗戶都打開吧!」
「最近香港都下小雨啊,開窗戶會淋濕,而且太涼了……」巫媽一向怕冷。
「那就到戶外走走吧!」
「哎喲,疫情這麼可怕,怎麼敢出門?」
我實在忍不住了:「那就看你怕不怕高血壓昏過去送急診!反正叫你吃體質方你也不要,感染肺炎、高血壓或肺腺癌都有可能!」
這段對話,也點出了很多人忽略的重點:
高血壓不是單一原因,而是體質失衡的結果!
在古中醫裡,高血壓的兩大來源,其實和氣血的虛與實有密切關係:
哪些體質容易高血壓?中醫從「虛實」兩面下手,才真正降得下來!
從剛剛的故事你應該感受到,不是所有的高血壓都能靠同一種藥方解決。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以下特徵,就要注意囉:
✔️氣虛型高血壓(人氣不足)
-
常感覺疲累、喘、說話有氣無力
-
血壓數字忽高忽低,時常波動
-
有「上衝感」:常覺得頭脹、眼壓大、心悸難安
👉 這種體質不是火氣太大,而是氣不夠、心力不足,血液循環不順暢,導致氣血反向上行。這時若用「清熱」或「降壓西藥」反而會更虛。
✔️實證型高血壓(氣血太盛)
-
體格健壯、常口乾舌燥、臉紅目赤
-
情緒起伏大,容易激動、生氣
-
有時伴隨頭痛、耳鳴、便秘
👉 這種人看起來有活力,卻是氣血太盛反成病因,用藥時要著重於「疏導」「洩實」,而不是一味補虛。
辨虛實,是改善高血壓的第一步!
用錯方向再多降壓方法也會徒勞。
古中醫不看病名,而是從體質下手,才能從根本調理,讓血壓穩穩降。
【進階辨證案例】蒙古患者高血壓 145→125 實例|辨證改變一切
以前臨床時有一位蒙古來的患者
一開始說要治經前煩躁、噁心等經前症候群,我開了藥後她下次月經就改善了,接著她問我:
「孔醫師,你們中醫有在看高血壓嗎?」
我回答:「高血壓是西醫病名,中醫治症狀,所以血壓數字會不會一起好,我真的不確定、不敢保證。」
她是另一位我治好淋巴癌的患者介紹來的,可能想說連癌症都能治好,應該高血壓也能搞定?
結果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她的血壓始終在140~145徘徊。
嘗試後世處方無效,血壓只降到135
我那兩個月什麼都試了:
-
後世醫家的平肝熄風用藥
-
滋養肝腎(夏枯草、菊花、地黃…)
-
想得到、想不到的通通試一輪
雖然有時能降到130~135,但就是降不下去。
回到古中醫辨證:找出她是實證體質!
我請她本人飛來親自檢查。
第一次她來看經前症候群時,我沒詳細記錄四診,這次補全後發現——
她是實證體質!
我馬上用古中醫的辨證開藥(※處方細節請上課學習),一個月內就從145穩定降到125!
而且原本過胖的體質因為氣血不再過盛,人也自然瘦了。
關鍵不是什麼藥,而是你有沒有看懂陰陽與體質!
很多人高血壓吃了清肝熱、養肝腎的藥,效果卻有限,為什麼?因為你沒搞懂自己是虛是實!
中醫治不好不是中醫不行,是你不會用、沒看懂醫聖的邏輯與原文!
我也曾經覺得醫聖的方難用,但後來才發現:會用就非常有效!
療效不好時不是怪醫聖的處方
👉要怪自己沒真看懂醫聖的原文與辨證邏輯!
給還沒上課的你一個提醒
🌟想靠中醫改善高血壓?先學會分辨體質與虛實!
🌟千萬不要自行照抄處方,找懂古中醫邏輯的老師或醫師學生才安心!
歡迎參加我們的:
🎓【古中醫體質自療師課程】
✅ 零基礎也能上手
✅ 手把手實作望聞問切
✅ 有感改善常年宿疾,提高根治勝率
❤️Podcast 週三12:00更新 | 簡單學養生👉🏻https://lihi2.com/4cVVf
❤️line社群 食療x養生👉🏻https://bit.ly/3G4eFpC
❤️客製化個人養生諮詢👉🏻https://lin.ee/el7V5bt
本網站以古中醫「古方治療」及「食療」教學為主
正確的古方運用在線上課程中,有詳細且專業的教學
若有相關需求,請報名課程學習專業處方,
切勿自行投藥,以免加重病情的複雜度喔!
(欲報名線上課學習古方或食療,請私訊洽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