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過中藥的朋友都知道,有時候我們喝了一付藥之後,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反應,當你下一次回診跟醫生說,很多時候醫生都說是好轉反應,請病人繼續服藥就對了。
事實上我們有遇過,病人因爲以前的醫師把所有服藥後不舒服的反應都歸咎於好轉反應,長期服用不對的處方後,最後緊急送急診,才驚覺到每次服藥後所謂的好轉反應,其實是因為處方不合適,長期服用讓身體的狀況加重,是症狀加重的不良反應。
到底如何判斷服藥後,針對某些不舒服,是好轉反應還是不良反應呢?
其實關鍵在「10問有沒有好轉」
其實關鍵在「10問有沒有好轉」
其實關鍵在「10問有沒有好轉」
很重要所以講三次!
所以我在教學跟臨床的時候,是很注重十問的客觀出數據的,相信上過課的學生也都明白。以下簡單做一些區分,方便一般大眾自行判斷。
不良反應:
1. 不適症狀持續很久,大多可以超過2星期
2. 剛開始沒出現不適症,反而吃一段時間出現了。
3. 在十問的改善中,有些症狀經過服藥一段時間後,反而有越來越加重的傾向。
好轉反應:
1. 不適症狀持續不久,大部分一星期內消除,最多也不會超過兩星期。
2. 跟不良反應相反,一開始服藥就會出現不適症狀,隨著服藥時間會消除。(跟第一點一樣,不會超過兩星期)
3. 在十問的改善中,有些症狀經過服藥一段時間後,有越來越好轉的傾向。
以上只是一個概括的區分,在臨床中因為每個病人身體狀況不同,其實比較常見是兩種反應同時存在,這代表著處方有合適的部分,也有不合適的部分,所以我們做醫生,怎麼把合適的部分留下,來把不合適的部分調整到更適合,這就是醫生的功課了。
老師請問以上1-2禮拜標準也適用每餐一包11克的科中嗎?還是觀察時間必須拉長呢?也許科中劑量輕如是好轉反應會慢一點出現?曾經吃過8-9天的科中,結果身體越吃越虛弱怕冷,頭暈且走路會喘臉色很差(慢慢加重),惟有大便好轉,十問的反應有的差有的好,不知是好轉還是不良反應?!停藥後花了段時間才慢慢恢復精神,一直在思考是我沒度過好轉反應還是救了自己@@
持平與變好,都是可以繼續的,變差,就是某個地方有問題。
所以有越來越怕冷,也比較頭暈且喘,那就是變差了,是否應該跟醫師反應一下?
不適用科中喔!科中約水藥的1/6劑量而已,真不建議